寒冰消融是春水_第三十章 总工程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总工程师 (第1/3页)

    第三十章总工程师

    市建材局办公楼二层东尽头一间西门北窗的办公室,门楣边处钉着块小小的标示牌:总工程师室。

    这是间标准的专家学者的工作室。

    贴着西墙,靠窗墙角矗立着一只硕大的书橱里,蕴藏着一片密密的书林;书橱外端,紧靠着一只松木粗制的样品架,上下五层的架条上贴满写有蝇头小楷的标签,每层架板上排列着各种矿石、粉料、玻璃、陶瓷、砖瓦、水泥、木材、钢材、合金、塑料以及许多陌生名称的建材样品,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紧靠窗下面对书橱摆着一张大型写字台,桌后放置一张半旧的藤椅;中部靠东墙排列一套红棕色人造革沙发;南窗墙角处有一小桌,放着两个热水瓶和几只干净的白瓷茶杯。除此以外再无他物。

    一位瘦高个儿的老者端坐在写字台后边的藤椅上。他,乍一看去,白发苍苍脊背微弯,似呈龙钟老态;但细一瞧,红褐色的皮肤、紫酱色的脸膛,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年至花甲并未真老;他那满头的银丝遮掩不住才智过人的颅脑,那副庄严的宽边眼镜里透射出深思远虑的如炬目光,那苏格拉底式的宽阔前额上布满的刀刻皱纹隐射着峥嵘岁月的风霜印记。

    日影西斜,机关楼房响起悠长的下班电铃声。总工程师将目光移离书案,舒展双臂做了几下扩胸动作,解下眼镜,用手帕揩了揩镜片,眯眯疲乏的眼睑,重新戴上后,从藤椅上站起身来,略略整理一下堆满桌面的一大迭字迹龙飞凤舞的稿笺纸,拎起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准备下班。

    这时候,局长关向荣匆匆地走了进来,刷地向他递来一个厚厚的文件袋,接着,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任总,别忙下班,有要事打搅你一下。”

    总工程师疑惑地望了局长一眼,跟着到沙发上打坐:“老关,天天都是你催我下班,今天怎么啦?”

    “市属砖瓦厂送来一份新产品工艺改革的方案,我和生产计划处老王处长都看过了,现在需要你全权审定。”

    “什么,小小砖瓦厂还搞工艺改革?”

    “怎么,小看黄泥打堆的砖瓦厂?”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砖瓦生产工艺非常简单,搞个技术革新,哪用得着这么厚一大本玩艺儿?”

    “你别小看这家厂子,咱们全市大大小小的基建工程、市区二十几万居民的住房建设都离不开它。这家厂有个粉煤灰砖新产品,可惜投产八年质量过不了关,产能受限年年亏损,搞得鸟七八糟。年初,我派了个能干的青年干部去当厂长,好不容易挖到了技术人才,展开了这场工艺改革的攻关战役。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不把你任总这块牌子打出去可不行哟!”

    “这么说,事关重大喽!”

    “事关重大!不仅仅关系到下属砖瓦厂一个产品的生产问题,还关系到市热电厂……”

    “还关系到热电厂排渣、全市三渣处理和环境保护的大问题,是吗?”

    “你是专家,你比我懂得多,明知故问!”

    “你的意思是?”

    “把你那个《江南第二大水泥工业基地总体规划》的宏篇巨著先搁一搁,暂时转移目标,把这个当成突击任务,四天之rou审定。”

    “我的天!局长,你别以为我吃硅酸盐的饭,什么都懂。说真的,翻开我的工作历史,对砖瓦这一行过问甚少,四天内处理完毕,你这是开玩笑吧?”

    “你别跟我打埋伏!谯不知道你任老头的白发下边有一座知识宝库,区区粉煤灰砖产品上不了你的正题,稍微用点精力就成。告诉你吧,把这个游击战打好,不仅仅是救活一个车间和一个产品,而且可以为整个局系统的企业整顿政革打开一个方面的突破口呢!”

    “好吧,敝人遵命!”

    “遵命?我一个小小局长,不是皇帝老子,要你遵什么命!”

    “我不是遵皇帝老子的命!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境——******主席说的不对吗?”

    “站在你的立场上说这话,当然绝对正确;但站在我们各级领导集体的立场上,积三十年搞社会主义建识的经验教训,科学建国和专家指导才是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在事关经济建设的许多情况下,党组织得尊重你们专家的意见,事情才办得好。你说是吗?”

    “老关呀,你这家伙说话后发制人,厉害!”

    “后发制人?哈哈哈!”

    局长同总工程师的一阵对话结束了。总工程师郑重地将局长交来的文件袋放进公文包内,两人并肩走出办公室,亲密地谈笑着,一起下楼而去。

    总工程师任重远老先生,降世于二十年代初,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解放前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然而,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百孔千疮,毕业等于失业,他不甘在父亲经营的石作坊工场里混日子,应遥居美国的叔父之召出洋谋业,但远离故土学非所用,终不过是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其志。天安门一声礼炮震响,新中国诞生,他怀思乡之情和报国之愿,毅然辞别叔父辗转归来,被知名校友推荐至本省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安排在省建工厅当建筑设计师。他如愿以偿大展雄才,五十年代省城兴建的好几处宏伟建筑工程设计图,都是他手底的杰作。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他既欣喜于东方巨人的蓬勃生机,又忧虑于新生祖国的一穷二白。他从海外跋涉的见闻和经验出发,痛感我国建材工业的落后是阻碍基本建设发展的重大因素,于是,在专业上更弦易张慷慨请调,转入省建筑科研所专攻硅酸盐科研事业。由于他的博学和勤奋,到了五十年代末,他所领衔的研究室成绩卓著,培养出一批年轻的专业人才,先后承担了省内十大水泥骨干工厂的项目规划和工艺设计,促使本省建材基础工业规模跃入全国先进行列,还首创发明了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料制成达标水泥新品种,为省城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废渣处理立下汗马功劳,其个人名气亦随着一项项科研成果和论文著作传遍大江南北。他不仅在专业理论上勤奋好学,而且在工作中注重实践,经常开襟解怀布衣素食,率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