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总工程师 (第3/3页)
人员深入白云岭山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复核勘察、各类技术数据核实统计,在关局长大力支持下,重新投入年产五十万吨规模迥转窑先进工艺大型水泥厂的规划设计。 岁月蹉跎,往事如烟。任重远,这位学有专长的老工程师,回首平生幸憾参半。解放前,他幻想“科学救国”,而在自己的祖国却无立锥之地,只能流落他乡,当个无所作为的远方游子;解放后,他盼望献身报国,虽历经艰危终于事业有成如愿以偿,共产党不仅给予他事业上纵横骋驰的广阔天地,还教育他懂得了把自己的胸襟贴近人民群众,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志向。尽管命运坎坷,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十年****曾逼迫他饱受欺辱早生华发,浪费掉不少宝贵的光阴,但党的形象和人民大众的滋养始终伴随着他,心目中那片固有的报国之心不曾泯灭,岁至晚年毫不碌碌无为。也许,近三十年的苦斗,他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战绩平平,虽然有所建树,但尚未跨入国际先进水准,比起同辈的一些名家学者甚或年轻一辈的科技新秀来,文采略输风sao稍逊,这使他常常抱憾亍怀;但他始终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埋头于当务之需,着重于实践成效,用自己的双手洒心血绘蓝图,设计出一栋又一栋多姿多彩的高楼大厦,孕育出一座又一座流金泻银的水泥工厂,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实际的效益,这又使他感到问心无愧。如今,他虽然年龄趋老邻近退休,但仍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巳,决心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当日黄昏,任重远总工程师在家吃过晚饭,喝过茶点,便在寓所的书房里坐下来,开始接办关向荣局长交来的突击任务。 他解开文件袋,从中掏出那迭厚厚的材料,信手翻了开来,但见上面是一份盖着市属砖瓦厂行政公章的由关局长批转的送审报告,下面是一份由十四页稿笺纸组成的字迹端正的《粉煤灰砖车间工艺改革设计方案》,余下的便是一大迭精描细绘、晒制得很考究的设计图纸。 方案尚未阅读,任重远奇怪地想:区区一个生产车间的工艺改革,用得着如此正规排场吗?许多生产企业号称的工艺改革啦、技术革新啦,大多是任凭几个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凑和凑和商量一番,最多画几张图纸,由厂里头头点个头,便呼啦而上就是了。是哪个自以为满肚才学的设计者别出心栽夫子自道、小题大作哗众取宠吧? 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此份工艺改革方案,不仅精当地应用硅酸盐建材制品的化学反应原理作指向,一针见血地分析出原上马投产生产线存在的工艺弊病,实打实地提出消除弊病的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而且对粉煤灰砖整个生产程序中每个重要工艺环节进行了机理规律的论证,用大量实验数据说话,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言简意赅立论精辟,整篇文字闪耀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熠熠光彩。 任重远早年就读土木工程系,近二十年中专攻硅酸盐专业,对粉煤灰砖这一国内外已趋成熟的硅酸盐墙体材料生产规律,自然早已了然于胸,但他却被眼前这份独特的材料强烈地吸引住了。根据自己以往接触国内外粉煤灰墙体制品研究上一些专业著作和技术资料的印象,似乎还没有人对具体生产工艺中一系列环节作出如此深入的论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摆在他面前的这篇文字,决不仅止于一个普通生产车间的技改方案,而酷似一篇不可多得的科研论文!于是,在他的脑际,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个推测:方案的设计人出手非凡,非经大专院校深造或科研机构熏陶、拥有雄厚资历和杰出才思、对粉煤灰砖工艺作过系统探讨的技术专家,难当此任。此份材料,如若出自大专院校或高级科研机构倒也不足为怪,然而,它却来自一家普普通通的生产工厂,这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他惊奇,他钦佩,他狂喜,他被深深地感动。他不自觉地全身心神游于这份材料的字里行间,时而朗颂有声,时而掩卷默想,直至深夜不肯罢休。 不知不觉,时间过了夜十一点。他的二婚夫人(故乡扬州城外某公社一位因缺乏生育能力而被丈夫抛弃的中年女教帅,落魄中相识,愁城中互怜,危难中共济,苦境中相爱,前年宣布结婚,去年随夫南调,如今在市三中任教)按照既定的生活习惯,在卧室里备课完毕后,并不打搅早已熟睡的褓姆,亲自下厨房忙碌一阵,轻轻地将一碗精心烹调的夜点心端进丈夫的书房。 “老任,到点了,夜场戏该闭幕啦!” 老工程师吃惊地从书案上仰起头来,忘乎所以地叫道:“你别吓我!戏才演了一半,不然,早就闭幕啦!” 夫人也不答话,沉静地笑笑,把左腕上的手表伸到丈夫跟前,意思是——铁证如山! 任重远这才发现夜已深了。他拉住妻子瘦弱的手腕,亲密地抚摸着,说:“啊,不错,是到点了。不过,今天是个例外,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不行!”夫人微嗔地沉下脸来,不客气地说:“协议在先有章必循,谁违约都得打屁股!” 任重远傻眼了,像孩子向娘求情似的:“唔,唔,是不行!我得把戏演完,情愿让你打屁股。不过,你得手下留情,打轻些,好吗?” 夫人禁不住“卟哧”一笑:“你这死老头,准是什么新鲜玩艺儿激发了你的兴奋神经,是吗?” 夫妻俩的玩笑话收场,谈起了正题。 “对,对,是关局长交来个材料,要我完成突击任务呀!” “不是还有明天么!” “不,不,这个材料非同一般,是一项改革,是一项创造,意义大得很!” “好啦,放你一个夜晚得啦。不过,有言在先,下不为例!其次,你得马上把这碗点心吃掉!” “啊,亲爱的,你真好!下不为例,我说到做到!” 夫人温厚地微笑着,一直看着丈夫津津有味地吃下自己精制的那碗鲜美可口的冬瓜鲜rou馅的大馄饨,才放心地拿了碗筷,轻轻带上书房门,独自去卧室就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