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86章 孙中山护法运动 吴佩孚崭露头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6章 孙中山护法运动 吴佩孚崭露头角 (第1/3页)

    【史要】广州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大元帅;护法战争爆发,吴佩孚崭露头角……

    却说,袁世凯任命的广东宣抚使龙济光在护国战争中被赶走后,出任广东省长的朱庆澜在张勋复辟时即电请孙中山赴粤主持声讨张勋之大计。于是,孙中山偕同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陈炯明等人离沪南下。

    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孙中山一行抵达广州,朱庆澜率广东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正当孙中山准备组织力量讨伐张勋时,忽然又传来段祺瑞已将张勋赶走的消息;孙中山见张勋复辟已告失败,遂打算放弃北伐。

    然而,段祺瑞主持北洋政府后,却断然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孙中山觉得段祺瑞如此为,名义上虽然恢复了民国,实质上是在藉民国之名搞北洋政府的独裁,如此的假共和比真复辟更危险;因此,孙中山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建设真共和。”于是,孙中山号召国人为维护《临时约法》而斗争,并呼吁国会议员南下广州以“存正气,振国纪”。

    孙中山发出呼吁后,首先响应的是正在上海的海军总长程璧光。

    程璧光见段祺瑞摒弃《约法》欲行独裁专制,即与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一起响应孙中山的号召,联名发表了《海军护法宣言》,宣布拥护《约法》、拥护国会、惩办祸首等三大讨逆目标。然后,俩人率海琛号、海圻号、永丰号等八艘军舰,驶离上海吴淞口南下广东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了。

    因与袁世凯意见相左而愤然辞去内阁总理之职的唐绍仪,南北和议后即赴法国留学超然于政治之外、不久前刚回国的汪精卫等人,也随同程璧光一起南下。

    程璧光、唐绍仪、汪精卫一行南下赴粤参与护法,令孙中山心中大悦。

    此前,桂系军阀首领、时任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已授意广东督军陈炳焜与广西督军谭浩明,以黎元洪被段祺瑞胁迫为由宣布两广自主了。

    同时,陈炳焜与朱庆澜又时有矛盾。孙中山南下广州后,陈炳焜唯恐朱庆澜与孙中山联手后更难对付,即赶到梧州请示陆荣廷“如何应对”?然而,陆荣廷却觉得孙中山手中无兵无卒不必顾虑;倒是朱庆澜掌上有从龙济光手里接收过来的二十个营省长亲军,当须将其排斥后夺得。

    陈炳焜得此授意后即回广州,以省长职位作诱饵唆使肇阳罗镇守使李耀汉驱逐朱庆澜;并向北京政府保举李耀汉为广东省长,以迫使朱庆澜下台。

    段祺瑞想不到已经宣布自主了的两广竟然仍会将人事任命呈报于他,已感到其中必有奥秘而矛盾显见;也就觉得何不利用以令其内讧,岂不胜于用兵十万?于是,段祺瑞立即任命李耀汉为广东省长兼肇阳罗镇守使。

    段祺瑞的任命是以北京政府名义下达的,看似名正言顺不可违拗。朱庆澜明白这定是桂系军阀在后面捣鬼,其用意何在显而易见,只是苦无应对之策而深感无奈。

    但是,朱庆澜不甘心让桂系军阀如愿以偿了;于是,离职前干脆将手中二十个营的省长亲军交给孙中山;然后,把省长印绶交予广东省议会,去职离粤赴港了。

    孙中山接受了朱庆澜给的省长亲军后,即改编为了粤军以护法之用,并任命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

    朱庆澜去职后,广东省议会即选举胡汉民继任广东省长。这么一来,桂系军阀虽然赶走了朱庆澜,但广东省长之位却让孙中山的亲信胡汉民捞去了,朱庆澜手中二十个营的军力也只是易手给了孙中山。陆荣廷忙碌了一场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埸空,却让孙中山得了渔翁之利,当然心中不甘;于是,陆荣廷又以“愿意响应孙中山护法”为交换条件,硬是要求胡汉民让出广东省长之位。

    因为,孙中山欲护法正需要各方支持;陆荣廷愿意响应护法,孙中山求之不得;何况,桂系军阀毕竟是雄踞西南割据一方的实力派;为了争取陆荣廷一起护法,孙中山也就不想为了一个省长之位与其闹僵。

    而胡汉民也顾全大局,他禀承了孙中山的意旨,便向广东省议会辞谢了省长之职;同时,顺了陆荣廷之意举荐李耀汉代之。

    于是,广东省议会重新选举李耀汉为广东省长;如此,陆荣廷无话可说了,只得也兑现承诺与孙中山联手护法对付北洋政府了。

    且此时的滇系军阀首领唐继尧,因见段祺瑞大肆扩充实力,有欲鲸吞一切的野心;也表示了“愿与孙中山联手,共同对付段祺瑞”,以防段祺瑞兵吞西南。

    就这样,桂系、滇系与孙中山的革命党人,三方结成了护法联盟,并准备起兵北上护法了。

    因段祺瑞没有恢复国会,仍闲散于各地旧国会议员见孙中山在广州号召护法了,有些则也赶赴广州参与护法,以一舒多日的胸中郁闷且伸张正义。

    不久,即有一百五十余名国会议员聚集广州;议员们汇聚广州后,有人建议在广州恢复国会;此议一出,众皆赞同。但是,因当时在广州的议员不够召开国会所需的法定人数,一时犯了难。但很快的,又有人提议:“法国大革命前夕,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第三等级代表,也在不足法定人数的情况下,召开过国民议会;他国已有先例,何不仿效而行?”这一提议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决定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即俗称的非常国会。

    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非常国会在广东咨议局内召开。会上,议员们谴责了段祺瑞的倒行逆施;且鉴于北洋政府已抛弃了《临时约法》,议员们皆视北洋政府为非法了。于是,非常国会议决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以维护《临时约法》。

    为此,非常国会还制订并通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组织大纲》共十三条,阐明了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目的是为戡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并规定,中华民国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下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交通等六个部;而凡各省督军赞助军政府或举全省兵力宣布与非法政府断绝关系者,均任为军政府之都督。同时,还明确了,在《临时约法》完全恢复效力前,中华民国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使;大元帅对外则代表中华民国,而元帅为大元帅之辅。

    接着,非常国会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然后,经孙中山提议,非常国会又通过了对各部总长的任命;伍廷芳任外交总长,孙洪伊任内政总长,唐绍仪任财政总长,张开儒任陆军总长,程璧光任海军总长,胡汉民任交通总长;同时,又任命章太炎为军政府秘书长,李烈钧、林葆怿、李福林、许崇智、方声涛、陈炯明等人均授以军中要职。

    一九一七年九月十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宣誓就职;至此,中华民国军政府正式宣告成立,简称军政府;因为,址在广州,又称广州军政府;又因成立军政府的宗旨在于护法,故又称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宣誓就职后,即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下令讨伐段祺瑞;并计划以滇、黔、桂、粤等省陆军及程璧光的海军,组成护法联军共约十五万人,兵分三路由湘、川、闽进军。就这样,由孙中山发起和领导、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宗旨,以粤、滇、桂为基地的护法运动拉开帷幕了。

    且说,段祺瑞闻知桂系、滇系与孙中山结盟并在广州成立了军政府,与他的北洋政府分庭抗礼并欲北上护法,吃惊之余又为自己欲令其内讧之目的未能达到而深感失望。不过,此时的段祺瑞因有了大笔的“西原借款充作军资,已使皖系军阀实力大增;因此,段祺瑞倒是有恃无恐,反而恨不得立即派兵南下用武力镇压,一口将广州军政府吞啮掉,并趁机踏平西南统一全国。

    然而,已登上大总统之位的冯国璋却另有盘算。冯国璋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