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_第一百二十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十九) (第3/7页)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道家创始人来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cao)、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十二个大类。

    如果按道门来划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二十四个大分类。

    在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派的划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道教派别的划分法。不仅如此,此外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道教八派的说法。

    最近YY小说流行,还出了一个起点派,其修炼者号称修道,却戾气冲天,往往杀人夺宝,标榜自己狠毒残暴,生人勿近。也不知道是修的哪门子道。

    这种派,道门是不收的。

    再比如佛门,佛教的传布分南北二支,北传佛教称为大乘教,南传佛教称为小乘教,或称原始佛教。

    大乘佛教的区域是中国,西藏,蒙古,朝鲜,日本等地。

    小乘佛教的区域是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及高棉等地。

    传入中国后本土化的佛门十宗中包括了八个大乘宗派,分别为“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两个小乘宗派,分别为“俱舍宗、成实宗”。

    这些眼花缭乱宗派的背后,同一宗教内部大家坐一起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团和气,就算是和其他宗教的人坐一起,也很少出现吵架互相指责对方是异端的行为。

    大家排排坐,吃果果,跟喝了XX肾宝一样,你好我也好。

    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是中国人的行事准则,即便有时候看上去很没有原则,可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

    可这在十字教那里就不可想象,也许是因为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徒普遍狂热而偏执,一旦分裂,彼此就成仇敌,根本就成为敌我矛盾。这些行为让许多中国人很不能理解,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完全没必要。

    比如有一个关于十字教有名的笑话:

    一个人走过海旁,看见另一个人想跳海自杀。

    他走上前去劝说:“先生,不要跳下去!”

    那人问道:“为甚么?”

    他说:“生命是美好的嘛!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

    那人答:“我有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回教还是基督教?”

    “基督教。”

    “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

    “新教。”

    “我也是新教呢!圣公会还是浸信会?”

    “浸信会”

    “太好啦!我也是浸信会,你是上帝浸信会还是主耶稣浸信会?”

    “上帝浸信会。”

    “真是太奇妙啦!我也是,那你是传统上帝浸信会还是改革上帝浸信会?”

    “改革派的。”

    “1879年的改革派还是1915年的?”

    “1915年的改革派。”

    那人朝他屁股一脚把他踢进海里:“异端!去死吧!”

    这个笑话之所以好笑,是因为真实的反映了十字教的困境。这种分裂的特质,让十字教很难团结,何况其代理人上千年来压根就是煽风点火来支持分裂的。

    团结对他们没好处,分裂反倒可以给他们带来机会。

    在圣约翰这个真正的宗教人士来看,宗教狂热这种东西,跟脑残是同一个意思。

    狂热的人,不是教徒,而是因某种不可告人目的被利用的炮灰。

    现在所谓各派的教会里的人,在他眼里不是脑残就是不知所谓,更恶劣的甚至是骗子。而现在十字教教会里是以后者居多,但圣约翰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形,这也是他们一千多年努力的结果。

    圣约翰自己是不看现代版本《圣经》,不是他不虔诚,而是他知道圣经这本书不是神制定的,而是人写的。

    《圣经》包括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共66卷,由不同的作者写成。旧约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其中有一小部分用亚兰语),新约则是用希腊文写成。一般认为,《约伯记》可能是《圣经》中最古老的一卷,但成书的准确时间不详。除了《约伯记》外,最古老的摩西五经(旧约前五卷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的通称)写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旧约《圣经》各书卷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写成。

    新约《圣经》的写作从公元第1世纪中叶开始,于第1世纪末完成。两约之间有400年的间隔期(被称之为“沉默期”)。这时候圣经由罗马康斯坦丁王下令统一化,原本有散落在犹太人之中得不同版本,有的版本甚至不承认耶稣是救世主。但罗马皇康斯坦丁后来皈依基督下令编撰标准的圣经分为新约,旧约,新约由基督弟子再编,分为马太福音,约翰福音,等。

    期间,为了解决阿里乌和亚大那西(两位神学家提出了相互对立的学说)的信徒之间发生的一场论战,君士坦丁召开了尼西亚会议——基督教第一次会议(325年)。他在会上起了积极的作用,会议通过了《尼西亚信经》,结束了这场论战,《尼西亚信经》成了正统的基督教学说。

    由于《尼西亚信经》是由尼西亚公会议所编订,故有此名。其主要内容为:相信上帝(天主)圣父、圣子、圣灵(圣神)。明确规定上帝为“独一、全能的父”和“创造有形、无形万物的主”;相信耶稣基督“在万世以前与父一体”,“受生而非被造”;相信圣灵(圣神)“是主、是赐生命的”,“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崇”,“相信圣而公之教会”等。

    所以新、旧约的写作历时1500年左右。《圣经》的40几位作者,不仅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业、身分不同,写作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异。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和所罗门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保罗是犹太律法家,路加是医生,彼得、约翰是渔夫,阿摩司是牧羊人,马太则是税吏。

    圣经是人写的,这不算什么,世界上哪本书不是人写的,可问题是,圣约翰所信奉的十字教教义其实是阿里乌斯教派,而他们的主张当然不可能出现在法定的经文里。

    他们的教派主张圣子基督不完全是神,与圣父不同性不同体,由上帝所造,因而次于圣父,圣灵则更次于圣子。他还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