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代慈禧_第五十二节 四道洋学试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节 四道洋学试题 (第2/2页)

个字也应该反过来,所以叫“挥发”?

    这真是难解啊。不过有的人懂得应用自己的原则,既然今天考的是洋学而不是旧学,那么就只选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不曾听过的字眼,要不然还怎么能见得这是在考洋学呢?所以选的是“挥发”。没有这样有用原则的人,这道题做起来也不为难,因为有两个现成的答案,随便勾选一个,就有一半的把握,只要把康熙通宝往桌子上一扔,看看落在哪一面就是了。

    说起来,考官们为防作弊,连考生们的辨子、所带的馒头、砚台、衣服的夹层都搜到了,偏偏漏了这铸有四个大字的铜钱,据说曾经有考生不会写笔画繁复的“熙”字,就是用这铜钱来救急的。

    接下来的一道物理题就更难解了:“请问,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当你用一斤的力气打某人,和用五两的力气打某人相比,自己的手会不会更痛?”

    除了姑娘家的粉拳,谁会用五两的力气去打人?比起用五两的力气,当然用一斤的力气打人时,对方会更痛,自己叫爽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更痛?所以有人立即就提笔答道:“被打之人更痛。”

    然而读书之人,又怎么能随便抡胳膊动腿?因此更有人洋洋洒洒,作了一大篇文章,说孔圣人说过,我朝是礼仪之邦,人人都该谦逊懂礼,不应动辄挥拳相向。用五两的力气打人已经不对,用足一斤的力气更是错上加错,“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打人者应该立即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否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时打在别人身上的拳头回到自己的身上来,才会恍然大悟,为什么说用一斤的力气打人之时,自己反而会更痛。

    更奇异的是,到末了,洋学考试的试卷上,竟然有一道关于小脚的试题,这是一道综合题,“请试论小脚和高跟鞋的力学原理之异同,预测废止裹脚将会给本朝带来什么变化,并评论这些变化。”

    唉,很多人立即遗憾自己去逛街逛洋行时,曾经几次经过“裹脚诗馆”,因为以为那和洋学考试无关,竟然没有进去好好瞧瞧。否则,先引用几首人人称赞的好诗,此刻起码就能挣点墨水分。

    “小脚和高跟鞋的力学原理之异同”,问的是什么呢?高跟鞋当然是一种鞋,只不知道是不是姓高的一位跟班给老爷做的鞋?做跟班的最了解老爷不过了,老爷是八字脚,还是罗圈腿,走路是左撇还是右撇,前倾还是后仰,坐着无事时喜不喜欢踢鞋磨鞋,和同僚站在一块时需不需要暗暗踮起脚尖?都统统清楚。这样的跟班做出来的鞋子,当然只会是“怎一个‘好’字了得”。只可惜自己之前没有听说过,要不然买双来穿穿,一定不会象此刻脚上的这双这样闷脚,自然对本次考试大有裨益。

    那么小脚鞋和高氏跟班做的鞋又能有什么异同呢?首先当然是尺寸,小脚鞋是女人穿的,所以尺寸偏小,高氏跟班做的鞋是给老爷穿,所以尺寸偏大;其次是款式,小脚鞋是绣花鞋,老爷们的鞋子就不绣花了;之后是颜色,女人的小脚鞋大多鲜红翠绿,而老爷们的鞋子一般是皂色等深色,等等。

    当然,有的考生当真是见多识广,曾亲眼见过洋女人穿高跟鞋,走路时个个昂首挺胸。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洋女人和小脚婆娘走路都是风吹杨柳、袅袅娜娜;不同嘛,高跟鞋把洋女人的足后部垫高,小脚是则是把扁平的脚挤成一团,一个用鞋,一个裹脚。哎哟,这么说,难道大清朝的婆娘们之前为了要象诗人所描述的“步步著金莲,行得轻轻瞥瞥”,裹脚多年,就只是因为缺少一双高跟鞋?表舅家在广州的几家洋行,该赶快多进些高跟鞋来卖了?

    但是毛笔笔尖刚落在“洋女人和小脚婆娘走路皆袅袅娜娜”的“娜”字的末一笔,这位自认为夺魁有望的考生就失声痛哭了起来。只顾着答题,竟然忘了忌讳,谁不知道三百位诗人只因为曾赞美过小脚而被迫裹脚?太后刚刚传了懿旨,废止了裹脚的“陋习”,自己竟然在这里说小脚婆娘走路“袅袅娜娜”,那不是自寻死路么?考试规则规定,试卷不得涂抹,多余的字也只能用一根细细的线条划掉,这“袅袅娜娜”无论如何也将落到太后眼里,“一着错、满盘输”,今年的头名状元,自己已经无望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