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李牧力战强秦,可大势难当 (第1/2页)
公元前234年,秦国和赵国撕破了脸皮,派大将桓齮攻打赵国,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双双沦陷,作为陪葬的还有十万赵国将士。秦国一看,打的这么顺利,那就接着干吧,公元233年,又是桓齮兵发赵国,秦军越过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一路畅通无阻,直逼赵国都城邯郸。 这个时候的李牧,又去了雁门郡守边关,当时的赵王实在没招了,就又把李牧从边关调回,任命他为大将军,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带着自己的边防军,和邯郸派出的赵军主力会和,而后就在宜安附近和秦军对峙起来。 分析局势之后,李牧觉得,秦军携大胜之势而来,而自己的军队并未做好战斗准备,现在不是和秦军决战的好时机,就干起了老本行,命令属下,坚守城池,不许出战,他要观察观察,择机而动。 桓齮也是久经沙场,他看李牧耍起了无赖,也打起来自己的算盘。秦军是远道而来,不管是考虑主客场,还是粮草供给的需要,都不适合打持久战,他必须要出奇招诱使李牧出战。几天之后,秦军主力撤走了,只留下了一部分人马继续和赵军对峙,据赵军探马来报,他们是奔肥下而去。 下属向李牧建议,我们应该兵发肥下,去救援兄弟单位,李牧微微一笑,这不过是秦军的诱敌之计,他们要的就是要我们去解救肥下,而后同我们决战,既然他们想玩,那我就陪他打几圈。 这下可好,李牧非但没有去解肥下之围,反而攻打留守的秦军,留守的秦军一则人数不够,二则没想到李牧会这么出牌,几乎全军覆没,粮草辎重也都给赵军充了公。桓齮得知消息,一边骂自己糊涂,一边赶忙率领主力回救大本营,结果李牧把当年和匈奴人做的游戏 和秦军玩了一次,秦军一样钻进了赵军的口袋。 惨败,秦军惨败,李牧结结实实的给秦军上了一课,秦军被击退了,李牧大功一件,被封为武安君。李牧名利双收,潇洒了,可秦王不爽了,公元前232年,嬴政再次派军攻打赵国,要往回找找面子。这回秦军不像之前那么轻敌了,他们做了周密的部署,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从北面攻击邯郸,一路从南面进军,攻打邯郸的另外一侧。 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抵抗秦军的任务,又一次落在了李牧的身上。李牧身经百战啊,他不紧不慢的分析了一下局势,邯郸南侧,有漳水和赵长城最为屏障,秦军一时半会是很难得手的,干脆就来他一个守南攻北。 李牧命令司马尚在邯郸南侧死守,自己率主力北上,迎战来犯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根据秦军的了解,李牧应该还会安营扎寨和自己僵持一段时间,可今非昔比啊,邯郸的南侧正在吃紧,李牧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术,他调集全部人马,亲自督战,向秦军发起总攻。 一来秦军没做好准备,二来李牧的攻势太猛太突然,一加二等秦军大败。打败了北部的秦军,李牧马不停蹄的挥师南下,和司马尚兵合一处,攻击南路秦军。这个时候南路秦军,已经知道了友军失利的消息,也无心迎战,一触即溃,李牧又一次打败了秦军。 交代好了李牧的从前,我们继续从公元229年开始讲起,赵国发生大地震和灾荒,又一次撩拨起秦国那蠢蠢欲动的心。秦国派大将王翦带兵攻打赵国,赵国则派出了秦国的冤家苦主,李牧和司马尚。当然了,李牧为主将,司马尚为副将,二人率领赵国全部兵马,再次抵抗秦军。 王翦,秦国名将,身经百战,智勇双全,他和李牧的较量算得上是棋逢对手,双方在战场之上僵持了一年多,也没有分出胜负。 李牧不着急啊,他就守在家门口,任务就是不让别人冲到家里去,所以不败就是赢了。王翦不一样啊,他是来搞拆迁的,可违章建筑都靠近不了,他没法施工啊。这个时候,王翦的智谋就体现了出来,他派人把局势向秦王做了汇报,并且指出,大王,该玩阴的了。 很快,赵王大臣郭开收到了秦王送来的厚礼,又过了几天,一个谣言在邯郸城传开了,故事情节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