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衍散篇_谪仙人 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谪仙人 新 (第4/7页)

容易获得,那还有什么可值得赞赏的?”又有一桌客人插话反问道。

    “额,这,只能说,说是,是,文章本自天上赐,机缘一到偶得之!恩,李白就是这样,不过是拾‘天’牙慧罢了~”不愧是常年经商之人,即便不是熟读诗书,倒也有几分急智,一番诡辩倒是让这外地客商扯到了天生之才上去了。

    “啧啧,如此说来,天下文章都是捡来的?也对,照这说法,文曲星本就是天上下凡而来的。文章嘛,都不是自己的,是老天爷的!!哈哈哈~~”那桌客人顿时笑言,引得周围闻言聚来的众人也不禁嗤笑。

    那外地客商也是厚脸赛城墙,一点也不觉着害臊,仍自顾饮食,不再回应。诸人见状顿觉无趣,争论停歇便散去。

    任城西郊,李家。

    庭院里,李客与季氏安坐扶椅,小厮、丫鬟侍立左右。

    “满庭芳华院落白,半池春色塘阶苔。又是一年景望时,白雪碧华无嫌猜。”李客持盏吟诵,悠然诵毕,温声说道,“夫人,到如今,不想却也二十年了!白驹过隙,如此匆匆~”

    季氏品茗,轻呡一口之后,放下茶盏,闻言点头道:“是啊!岁月如流水,阿郎现如今也二十有余了!这几年,他游历周边郡县山川,总是读书作诗,舞剑行游,也不知道这孩子整天都想些什么,到如今也没找个合适的对象,真是让我有些担心啊!”

    “呵呵~这个你就别愁啦!阿郎如今在蜀地也算得上声名鹊起,诗才也有一股豪气干云之势,让他自己好好修行吧!不能事事尽如人意,即便只是修得一些剑术、文章,也好过染上豪奢浮华之气!儿孙琐事就由他吧!”李客却不觉得李白现在的状况有什么不好,家里也不用他cao心,正合得让他能够自由自在地行游,培养自己的志向。

    “你倒好,什么都由着阿郎!要是年龄过了,阿郎没人要,到时我可要拿你问罪啊!”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却也为李白近几年的成就感到高兴,只是听着李客那放任自流的言语,季氏不禁没好气道。

    “哈哈哈~这个不用担心,咱们家阿郎是那太白降世,应该说,不是人家看不上他,而是别人配不上咱们家阿郎!!太白降世嘛,不正是夫人所梦么?!哈哈~”李客想起过往兴致颇浓,没把季氏所说当回事,反倒是提起以前的琐事打趣道。

    花园拱门口,青泥黑瓦白石墙,山茶玉兰夜来香。

    李白跨过绿翠映绕的小拱门,探头一看,正好望见正在悠然休憩的李客和季氏。

    “父亲,大老远就听到你的说话声啦!什么太白降世啊?”兴许是李客笑声洪亮,跟着说话声也大,传出庭院,让刚刚回家走入庭院的李白听了个正着,李白闻言也有点疑惑,便扬声问道。

    李客听到李白的话语,侧头望向拱门口,回应道:“哦,是阿郎回来啦!近来,在戴天山结庐读书如何?”

    自上次寻隐者不遇以来,多次游历附近山川,多有所得,李白心里便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种行游天下的豪情,更听闻有道隐之人泛游庐山一带,想起自己多年苦修,也要与人交流一番才好增广见闻,于是便匆匆回家,欲禀明父母之后,出蜀行游。

    三步作两步,李白来到李客身前,俯身敬礼,问候道:“父亲、母亲,近来身体康健否?!最近在草庐读书尚可,也幸好有任之相伴,不觉太过寂寥。前些日子去了一趟剑阁,看那大好山河景致,又是略以涂鸦之作聊表心情。”

    “是那篇蜀道难吧!”李白提起,李客便想起近来流传的诗作,顺口问道。

    “正是,不过仅有半篇,后边的部分尚未企及,只是隐隐感觉缺少点什么,但却没有任何头绪。”幸得豁达乐观的态度,如若不然,李白也是颇为郁结,正如骨鲠在喉,吞吐不得的感觉可不好受。

    “呵呵,你小子,现在倒也故作谦虚起来了?!前两日,你北海叔父难得来此,可曾见到?据说也习作一番?”李客见儿子豪气谦和而不见骄傲自大,虽心中甚觉满意,但仍逗弄儿子一句,又问及李泰和到访之事。

    “说来不怕父亲笑话,因着外边一些传言,初见叔父时,当其面前吾是毫无顾忌,狂妄自大,如今想来,那篇诗作倒是有些猛浪。只是叔父学识渊博,气度和善,也未斥责,反倒劝勉孩儿仍需勤学,而叔父提及四方之地,吾却未曾旅及,想来还欠缺不少山川浩然之气。由是向父亲母亲大人辞行远游,以便增广见闻。”说及叔父的事情,李白便顺口提及出行之事,只要父亲答应,待会儿母亲唠叨也好有个帮衬。

    李客曾经年少,也曾才华满腹,哪能不知道李白的心思,不过也没在意,毕竟才华还需磨练,方能成器,于是轻描淡写地说道:“嗯,想去就去罢!途中记得给你母亲来信报平安。”

    李客既已应允,季氏也无话可说,只能一旁和声说道:“阿郎,这次出游,不比在家附近,一路上可要多多注意!”

    “此番出蜀行游,任之相伴,想来无事,母亲毋须担忧。若无他事,孩儿就去准备行囊了!”李白躬身拜辞。

    李白出蜀,犹如出笼鸟,此去天高任鸟飞。

    (八)

    清溪流水夜潺潺,险峰苍木陌森森。

    一轮明月,悬挂夜空,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舟上一人,素衣迎风,襟带翻飞。

    李白独立船头,遥望山影瞳瞳,月上山巅,出蜀已半年,举头望明月,不由思家乡,“任之,现在到什么地界了?”

    船篷中钻出一人,便是李由,听到李白询问,掌灯看了看草图,摇曳的灯光之中,估摸了一下行程,回话道:“过了前面一道湾,就是渝州地界了。”

    “哦,这么快啊!都到渝州了!”李白微微感叹道,抬头望望那高悬的明月,乡愁悠悠,触景生情,心中油然而发,慨然高歌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乘舟泛江上,山间巡影,秋月舞空,映在平羌江水之中,粼粼水光,月影随波逐流。幽然寂寥之景,应和着李白的歌声,回荡清啸,李由觉着这景致美极了,不由自主地询问李白道:“公子,你这诗幽然传响,不知其名如何?”

    “呃,就叫峨眉山月歌罢了。”即兴而作,李白也未曾想及诗作品名,名称而已,不过代号罢了,见李由问及,略略停顿便随意取名道。

    听到李白的回答,李由略略思考了一下,觉着十分贴切,山月咏歌正合适,不过想到行程,不得不问道:“公子,出来行游半年有余,接下来,到渝州停歇,还是继续前行?”

    夜景唤起乡思绪,李白淡然道:“既已定下行程泛游庐山,就顺流而下,别有一番乐趣。”

    “那夜深了,公子还是好好歇息,路程还远着呢!免得到时困乏,游玩时就不能尽兴了!”李由见李白主意已定却仍站在船头,不由劝道。

    “嗯,也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